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张联燕首创“箱形拱桥”和“拱桥转体施工”的故事

2022-12-12 信息来源:宣传统战部 作者: | 阅读:




张联燕1955年毕业于成都交通学校土五丙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四川省交通科研所副所长,中国公路桥梁学会理事。1989年主持完成涪陵乌江200米拱桥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的实际和研究,为当时全国最大跨度的拱桥,获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1990年被选为国家有关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成都交通学校土五丙班毕业生张联燕,他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对技术问题殚精竭虑、开拓进取,在国内首创“箱形拱桥”和“拱桥转体施工”,为我国桥梁发展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说起大跨拱桥施工方法,专业课讲述的不外是搭架或缆索吊装两种。张联燕根据长期观测的结果发现:“缆索吊装悬砌拱,块件太重;缆索吊装双曲拱,则纵横向稳定性差”。于是,他考虑改进桥型,萌生“缆索吊装箱形拱”的设想。随即进行箱形悬砌拱模型试验,证明了缆索吊装箱形拱的可能性。1970年,建成国内第一座揽索吊装箱形拱桥——义敦巴楚河桥,净跨30米。接着,为减轻块件吊装重量,促进大拱桥的发展,他又进行了“钢丝网薄壁组合箱”的试验,并成功地应用于南充嘉陵江大桥。

实践证明,箱形拱沿用缆索吊装悬砌拱桥的施工工艺,继承了双曲拱拱圈“化整为零”、分段预制吊装的优点,避开了双曲拱在吊装及拱圈形成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安全与质量不易保证的弱点。与双曲拱比,箱形拱除受力情况更好以外,钢材与混凝土用量均减少,工程经济效益显著。为此,交通部责成四川省主持编制了箱形拱标准图,在全国推广体用、从此、箱形拱桥屹立于世,成为大跨拱桥优选型之一。

再从箱形拱着眼张联燕进而想到缆索吊装大跨拱桥的施工设备用量太大在山区建桥特别困难就决心另辟蹊径进行拱桥转体施工的研究他在利用技术完成可行性分析以后1977年建成国内第一座转体施工的拱桥——跨径70米的遂宁建设桥。他而不舍精益求精拱桥转体施工日臻上乘从平转到竖转从平衡重转体到无平衡重双箱对称同步转体转体拱桥从中小跨径到大跨径。迄今国内转体施工建成的桥梁近50对象已从拱桥扩大到斜腿架桥、斜张桥、钢梁桥、T构等多种桥型。特别是近期转体建成的涪陵乌江桥跨径达到200跨越宝成铁路的川陕公路绵阳立交桥转体重量2350施工仅两小时不影响列车运行备受国内外瞩日。日本专家在赞赏涪陵乌江大桥时说道:依靠上下转轴偏心产生的转动力矩克服箱在挂和转动状态上下转动部位的摩阻力矩,简直是绝妙的构想。世界每秒都在发生奇迹,这就是一例。

张联燕从箱形拱“拱桥转体施工”,又进到“钢筋网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一直持续地循着研究轨迹这就是实现“大跨拱桥施工阶段结构的轻型化”。钢动网架经过在巫山龙门桥工地的模型和节段实验,已用于龙门桥的拱箱上板,涪陵乌江桥的拱箱侧板,广元三滩沟桥的拱肋上下缘、肋间平撑及剪力撑,十分成功。从张联燕已有的突出贡献,可以看到他预期的结合钢管混凝土的利用,促进我国拱桥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达到跨长500米的日子已经不远。这正是他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目标。

张联结合实践的论著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其中《拱桥转体施工的实践与研1982年在中美桥梁及结构学研讨会宣读,获得好评并被编入会议英文版论文集19836月刊在《中国土木工程学报》。《转体施工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1987年在国际岩土力学、桥梁与结构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编入会议论文集同年9月在中日公路第五次学术交流会上宣读。《拱桥转体施工方法的发展》1989年在国际公路运输技术交流学术会上宣读编入会议论文集。张联燕的这些成果曾获四川省科学大会、交通部科学大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的重大科枝成果奖。他本人荣获四川省及交通部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被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部分文字摘自《四川交通学校建校四十五周年校庆专刊》)

 

 


Baidu
sogou